二、什麼是佛教的倫理學?
我們既已知道,倫理學是研究人類的責任或義務的科學,那麼,衡之於佛教的整個內容及其全部精神,無非是為了倫理學的配置而作的設施。全部教理的開展,乃係理論的倫理學;一切教儀的遵行,乃係實踐的倫理學。
理論方面,固然浩瀚博大,若以綜合介紹,不出無常無我。實踐方面,固有八萬四千法門之說,若予歸納來說,也不出戒定慧的三無漏學。
現在先談理論方面的:
佛陀成道後,最初說法度人,即是說的無常、無我。因為眾生之有苦惱,根源在於有生有死,有生有死的根源,在於迷失了本具的佛性,誤將無常的萬物現象當作恆常不變的,誤將非我的內外事物當作是我及我所有的。因為誤認萬象是恆常不變,所以生起依賴心;因為誤認內外事物是我及我之所有,所以生起執著心。有了依賴心和執著心,便會引起貪、瞋、癡等種種的煩惱心。比如對於可欲的事物,常希望得到它,得到之後,仍嫌太少,又恐怕已得的少許,也會失去;對於不可欲的事物,不希望得到它,得到之後,雖然不多,已夠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