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佛教的倫理,乃是從有限到無限的倫理觀。這可分作三點來說明:
(一)由消極的到積極的持戒
佛教的人天善法是五戒十善。所謂人天善法,即是做人和升天的基本德目,因為佛教主張,要從人的本位上走向成佛之道。成佛超勝於做人,若不先把人做好就想成佛,那是不可能的。人的進一步是生天,生天是由於為善的結果。為善的最高結果,是生到天上享受天福的報賞。但是,佛教的目的,並不教人以生天享福為究竟,因為一定的天福享完之後,又得接受苦的折磨。所以,佛教教人應以解脫生死,乃至求成佛道為目的。
不過,要想保住人天的境界,也有它必守的條件,持五戒者,不失人身。五戒即是不殺生(主要不殺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在此五戒之中,但能把一戒或兩戒持守清淨,轉生仍可為人。五戒全部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