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生淨土 49


懺悔又有兩類:1.違背戒律之罪,用「制教懺」,唯局現世現前所犯戒律,乃由出家的五眾僧團使用。2.違背道業之罪,用「化教懺」,通用於道俗七眾,也通用於大小乘,並通用於三世十惡業道。

在我們中國的佛教界,已很少使用「事懺」或「制教懺」來分別以「眾法懺」、「對首懺」、「心念懺」,舉罪、出罪、除罪了。倒是常用「理懺」及「化教懺」,來懺除種種罪業。不過禪宗大德及大成就者用「理懺」時,必須明心見性,親證本性無性,才達懺悔的目的。所以可有懺法儀軌,也可沒有一定的作法儀式。天臺宗智者大師的《法華三昧懺儀》是圓頓止觀的四種三昧之一,是用事懺為方法,以達成理懺的目的。禪宗的無相懺,便無儀軌了。至於「化教懺」,則為中國佛教僧俗七眾常用及通用的方法,例如「梁皇寶懺」、「慈悲三昧水懺」、「大悲懺」等均屬「化教懺」的一型。

「懺悔」這個佛教的專有名詞,是印度梵文的懺摩(Ksama)及漢語的悔過,音義合譯而組成的新詞。它有悔罪滅罪、還得清淨之意,例如《大般涅槃經》卷一九云:「大王且聽,臣聞佛說,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諸惡,二者作已懺悔..........悔已慚愧,更不能作……王若懺悔,懷慚愧者,罪即除滅,清淨如本。」

懺悔有無量功德,例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