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天下擾亂,王世充擁兵據於少林寺之西北五十里的柏谷墅,秦王李世民(後之唐太宗)出兵征戰中,寺僧志操、惠瑒、曇宗等十三人,助戰得力,獲得秦王嘉許,此殆為少林寺知名於武林,而被目為武林宗主的主因。明末則有該寺小山和尚掛帥出征以及月空和尚平倭寇的傳說,因此而在福建創立少林寺的別院,武林稱為南少林。元代少林寺的常住僧眾,多達兩千人,清代以後,漸趨於沒落。
史載,唐高宗及則天武后對少林寺均有關愛,唐中宗世,寺主義奘及上座智寶等,屈請義淨、護、暉、恪、威之諸律師,及瑳、思、恂之諸禪師,於該寺結戒壇。元世祖時,曹洞宗的雪庭福裕,中興該寺,門下有靈隱文泰相繼,嗣後依次住持者有古岩普就、息菴義讓、淳拙文才、凝然了改、俱空契斌、月舟文載、幻休常潤、無言正道、心悅慧喜等,各振洞上玄風。
該寺在清世宗雍正十三年(西元一七三五年)重修,至民國十七年(西元一九二八年)三月,惡魔石友三,火燬少林寺,連燒四十多天,主要建築如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以及兩廂的鐘樓、鼓樓、緊那羅王殿、六祖殿、香積廚、庫房、東西禪堂、客堂、靜室、十方堂、跋陀(佛陀禪師)殿等,均付之一炬。《少林寺誌》、《掌譜》、《藏經》、達摩面壁影石等珍貴文物,皆成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