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我講的內容,分成三點:
-
佛教對人類意識的分析,有三個名詞,「心」、▲演講後與幹部合影,左起:靜坐社員、靜坐社社長Miss Anselma Rodriguez、主持人Dr. Wieperf、作者、Dr. Robert Oliva、靜坐社員。
「意」、「識」。「心」有真有妄,真心是智慧,也可以叫作佛心,妄心是煩惱,也可以叫作眾生心;「意」就是妄心的一部分,是指分別、認識、知覺等的心理活動;「識」是指意識、潛意識和非意識的生命主體,例如低等動物沒有意識的作用,但是仍有延續生命的實質,那就是非意識的本識。
-
禪宗對意識的看法,在禪宗的修行方法叫作安心、息心、澄心、觀心的心都是指的妄心。至於發菩提心的心,明心見性的心,是指的真心。而禪宗修行的目的,在於明真心見佛性。 -
如何處理意識的問題,心理和精神醫師是用分析及瞭解的方法,因為無法徹底分析、無法全盤瞭解,所以不能真正解決意識的問題。禪的方法是教我們擺下所有的問題,初步是練習著不要管所發生的心理問題,第二步則是在心念能夠集中統一之後,徹底予以粉碎,那就是一勞永逸地處理了意識的問題。
因為我講得很有組織系統而又深入淺出,王明怡居士的英語翻譯也配合得恰到好處,所以講超過了時間,聽眾還要求繼續講下去,可是顧慮到佔用了李博士的時間,不得不告一段落。這次演講會的聽眾,都是該校哲學系、宗教系、心理學系以及社會系、靜坐社的教職員和學生七十多人,素質相當高而整齊,比起前面兩次經驗,乃有天壤之別。
那場演講會的主持人,該校心理系教授唐衛伯(Dr.Don Wieperf)在我演講之前,一直擔心是否有人來聽我演講,因我畢竟不是達賴喇嘛那樣有高知名度的人,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聖嚴法師是何許人也。但在開講之後,聽眾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