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由盧惠英、尤恆懿分篇謄寫。本(一九九一)年五月十七日起,到六月二十五日為止,完成了本書共計六十篇的定稿。
本書共收圖片一百二十多幀,有的是我自攝,有的是由團員施建昌掌鏡,也有十幾幅是採自相關資料的翻照。
本書的光榮,是由我的多年老友冉雲華教授,為之撰序。我自一九五六年出版第一本書以來,包括中日英三種語文,已達四十種,其中僅有《戒律學綱要》請竺摩長老賜序,譯作《中國佛教史概說》請我的日籍指導教授野村耀昌博士寫序,博士論文《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請另一位指導教授金倉圓照博士頒序。本書是我的第四十一種拙作,冉公則是我邀請寫序的第四位。因他不僅受我倚重,尤其受我尊敬。特別是這回大陸之行,他給我的指教良多。以他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豐富的史地知識,做我們的隨團顧問,無異是給我們配備了一付多功能的眼鏡,加上一部包羅萬象的辭典。
出版本書的目的,主要是將我在這次考察旅行中的見聞與觀感,彙集成冊,提供法鼓山的建設作參考,同時,也希望本書能為今日的大陸佛教做記錄,給歷史留下正確的資料。認識過去,是為開創未來;明白現況,是為走得更遠。
最後,我謹以本書的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