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宅清涼 158

當然仍沒有佛教的氣息和宗教的活動。山西省文物局是它的管理單位,又跟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有密切的關係。

古代佛光寺的面積很大,在其鼎盛時期,聲名遠揚,乃至影響及於日本。在唐武宗(西元八四一~八四六年)會昌法難之時,佛光寺除了一座磚質祖師塔外,全部建築都已被毀。唐宣宗大中十一年(西元八五七年)在舊基上重建大殿,那就是現存該寺依山而築的正殿,又名東大殿,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三十四年。可見它初建的歷史,應該稍晚於南禪寺。歷經宋、元、明、清各代,雖多次修理裝飾,但仍保持了基本的原貌。

佛光寺的東大殿,坐東朝西,殿前依高起的地勢,用石片壘砌著十多米高的基座,其上再築九十厘米高的臺基。殿身面寬七間,單檐五脊頂,坡度緩和,兩邊飾以高大的雞吻,屋簷挑出約四米,以便將雨水吐得較遠。因出檐過長,為了避免影響採光,又將出檐做得略向上翹,並使用碩大的斗拱。斗拱高度,為柱高的二分之一,這在後代是罕見的。大殿外表樸素,用朱紅塗刷,不施彩繪。大殿中五間,前牆無牆而裝以厚實的落地板門,門的兩邊則裝以當時流行的直欞窗。給人一種穩健廣闊、古樸渾厚的美感。

▲佛光寺內二點八四米高的唐雕石經幢。



東大殿以檐柱和內柱各一周,承托著殿頂的屋樑。柱子圓形,柱身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