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宅清涼 19

一、建設法鼓山


自從一九八九年三月底以來,我的所作所為,乃至心裡所念的,多半是把目標集中於法鼓山的建設,雖然那只是硬體的建築,而其空間的規畫和內部各種設施的配置及布局,卻跟整體的佛教精神、中國的文化背景,有血肉相連的關係。

佛教是從印度來的,大乘佛教的成長發展,中國是它的第二個母國,所以要建設現代佛教的道場,就不能不注意印度和中國古代佛教的建築藝術的精神所在。

我們站在現代人的立足點上,既要做歷史的回顧,也要有未來的前瞻。基於這個理念,我就想到要帶同跟建設法鼓山相關的人員,去中國大陸做一次古代佛教建築的巡禮。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有陸海兩條路線,陸線是從西北的新疆、甘肅而進入長安,海路是從南方的錫蘭、印尼而傳入廣州。但是主要的輸入路線,是從印度西北循著「絲綢之路」而到中國的西北,例如甘肅的敦煌,就是東西商隊的交會點,所以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