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先考察法鼓山
當我們確定了考察大陸佛教古建築的日程之後,便著手確切瞭解建設法鼓山的工程所需的環境資料,包括它的地形、地貌、氣候、風向以及季節性的雨量、溫差、濕度,乃至土壤、植栽、儲水、排水以及自然溪流和活泉走向等的實際狀況,俾使到了大陸考察之時,盡量留意跟我們自己的環境能夠配合活用之處。
今(一九九一)年三月的一、二兩日,我邀同遷建工程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施建昌、法鼓山全部工程設計者陳柏森、和他辦公室的許志平、承包水土保持工程設計的施義鑛,以及兩位顧問︰錢學陶及伍宗文。我們一行六人,在法鼓山上住了兩夜一天。恰巧遇上法鼓山地區都是下著緊密的細雨,也吹著陣陣寒風。白天穿著雨衣、雨鞋,打著雨傘或戴著斗笠、拄著拐杖,走遍了山上每一個角落,體會著將來長期生活在山上的人們,需要怎樣的建築空間及環境設施。晚上的時間,都在室內的客廳,熱烈地把各人的所見所感,提出報告,彼此討論。在看法上,他們之間雖然多少有些出入,但在用心方面都是非常的可貴。受益最多的人,應該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