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宅清涼 74

而在右前方合流而下的交會處建有橋樑,同行的冉雲華教授便認為跟潭柘寺有神似之點,所以特別引起我們全團的興趣。

該寺的命名,除了引喻「青龍讓潭」的傳說,還有該處遍植柘樹的原因。這個「柘」字,如果不查字典,會把它念成「拓」字,而其正確的發音,應該是「這」(ㄓㄜˋ)字。柘樹屬桑科植物,全株都能入中藥︰根、莖、果實,能袪風去濕,活血舒筋、活絡、清熱涼血;枝葉可治癤子等病。柘木紋理細密,可製作高級家具,既美觀又厚重;枝條堅美,有彈性,可製作弓背;葉能養蠶。過去潭柘寺周圍的柘樹滿山,故有「柘樹千嶂」之說。

潭柘寺至少是在盛唐時代已經開建,後來歷經戰亂,幾度毀於兵火,直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中,更把所有寺內的文物、碑記,破壞殆盡,現在所見最有力的史料,就是見於前述的《潭柘山岫雲寺誌》。該書說該寺是於唐朝高宗至中宗的時代(西元六五〇~七〇九年),也就是武則天執政的初期,由華嚴禪師所建,最初名為「嘉福寺」,後改名為「龍泉寺」,何時改為今名「潭柘寺」?該是金、元時代的事。

▲潭柘寺前的「懷遠橋」。



根據趙潤星及楊寶生編著的《潭柘寺》一書介紹說︰至今為止,在該寺的下塔院中,還留有金代磚造的祖塔兩座︰一是「佛日圓明海雲禪師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