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便能往生極樂淨土的內容嗎?

印光大師和靈巖山寺結緣,大約始於清末民初,跟靈巖山寺的方丈真達和尚有密切關係;當時真達在上海的太平寺闢一靜室,供大師靜修。到了民國十七年(西元一九二八年),大師六十八歲,真達和尚花了數千元,修整了蘇州的報國寺,準備供養印光大師,作為靜修之所。民國十九年(西元一九三〇年),大師七十歲,就在報國寺掩關。在這段期間,真達和尚經常請示印光大師,如何規畫一切的規約章程,使得靈巖山寺改建堂寮,整頓寺規,接納十方僧眾,專修彌陀淨土法門。

直到民國二十六年(西元一九三七年)的冬天,大師七十七歲,順從靈巖山寺當家師妙真和尚的禮請,由報國寺移錫靈巖山寺,掩關三載,於民國二十九年(西元一九四〇年)十一月初四日清晨五點許,預知時至,在念佛聲中,安詳捨報。

此期間,直到大師臨終,真達和尚還在大師身旁照顧。大師圓寂荼毘之後,就建塔奉安於靈巖山。

根據范古農的〈印光大師塔銘〉記載,印公的塔院在靈巖山的「落紅亭上,石鼓東南,萬松擁翠,一徑穿雲,前挹湖光,左迎曉白,佳境也。大殿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