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峯塔與民間小說《白蛇傳》的關係,探其歷史過程,應有二個階段:
-
在南宋時代,民間開始傳說,有一位臨安的青年,名叫奚宣贊,因迷路而遇一少女白卯奴,少女有母,乃白衣婦人,有祖母,乃黑衣老婆,因此相識,而與之相偕同住,結果白衣婦人要暗中殺害青年,而被少女白卯奴救出。嗣後,被某道士識破,奚宣贊所遇老中少三女,均非人類:少女是雞妖,白衣婦人是白蛇,黑衣老婆是獺妖,故將之分別鎮壓於西湖三潭印月的三座白塔之下。 -
《白蛇傳》的故事來歷,依據明末洪楩所編《清平山堂話本》中所題〈西湖三塔記〉收有明末馮夢龍所編《警世通言》卷二八,載有〈白娘子永鎮雷峯塔〉的傳說。明末神宗萬曆年間(西元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陳六龍依據《白蛇傳》而作《雷峯塔傳奇》的戲曲。清代又有無名氏作三種《雷峯塔傳奇》。總之,明以後關於《白蛇傳》的民間傳說,使用鼓詞、南詞、八角鼓、子弟書、鼓子曲、寶卷等多姿多彩的形式,在民間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可知《白蛇傳》的故事,出於浙江的西湖,先與三潭印月的三塔結合,後與雷峯塔相連。有關《白蛇傳》的種種形式版本,有一位傅惜華,將之編集成冊,名為《白蛇傳集》,一九五五年上海出版公司刊行,另於《西湖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