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從唐末五代,直到明末清初,都被視為杭州的首剎,人才輩出。
若以中國佛教盛衰史的角度來看:唐末以後,中國的文化重心南移,這和北方異民族的統治,有相當大的關係。例如唐代李氏王朝滅亡(西元九〇七年)後,先是趙宋王朝建都汴京(開封)時代,便和北方的遼王朝並存,嗣後南宋時代的中國北方,又接受金王朝的統治;南宋偏安一百五十年(西元一一二七~一二七八年)之後,接著便是蒙古人統一中國的時代,成為大元帝國。自唐亡迄元初為止的三百七十多年之間,漢民族的文化,在北方衰退,漢族文化中的佛教文化,自然也受到影響。
遼金時代的中國北方,雖然也信仰佛教,可是沒有深厚的漢族文化基礎,到了蒙古族統治全國,漢文化的佛教也遭受到很大的歧視和壓制。
明代的朱氏王朝,一開始也是採取壓制佛教的政策,所以也很少有傑出的龍象,直到明末,佛教界才漸漸出現了興隆的景象。
因此杭州這個地方,佛教人才輩出的原因有二:是吳越王的錢氏家族虔誠奉佛,護持三寶,建築了大量的寺院。南宋建都杭州,佛教文化跟著受到重視。一直到明末為止,佛教各宗的人才,幾乎多半出現在以杭州為中心的東南十多省。特別是南宋的後期,日僧來宋求法者絡繹於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