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蓮華 277

觀音菩薩是修耳根圓通法門而得大自在,故名其殿為「圓通」,菩薩化身為三十二身。如果依據《法華經》的〈普門品〉,應該稱為「普門示現」,列舉有三十三種應化身;其殿應當稱為「普門殿」了。

普陀山之所以成為觀音菩薩的道場,是起源於唐懿宗咸通年間,有一位名叫慧鍔的日本僧人,來到中國遊學,在山西的五臺山,見到一尊檀香木雕成的觀音聖像,神態安詳慈悲,看了又看,認為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這麼好的觀音菩薩像,他就偷取了準備帶回日本;另一說是五臺山的寺主把這尊觀音像當作禮物送給了他。

在他離開中國大陸乘船從浙江的靈江口起錨揚帆回日本時,經過舟山群島附近的海面,突然遇到了大風,只好把船駛進普陀山的山坳內避風。第二天風平浪靜,慧鍔再度揚風起航,才出山坳,海面突然起了一團白霧,如同一個大蚊帳似的罩住了他的船隻,只好再度回航靠岸。第三天出發時,海面又起了巨浪,轉眼之間整個海面只見一片鐵蓮花擋住去路,這便是傳說中的「蓮花洋」。慧鍔見了便在船裡向觀世音菩薩聖像跪禱:「如果日本眾生無緣見大士,我一定遵照所示的方向,另建寺院供養。」祈禱完後,海底湧出一頭鐵牛,吞嚼海面的鐵蓮花,為他開通了一條航道,使他這艘船又回到了普陀山的山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