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命的結合。雖無語言,卻勝過有言;雖無問答,卻能獲得來自他們的啟發。

我寫成冊的遊記,這本已是第八冊了。

本書是記述我從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五日至五月六日期間的參訪行腳、所見所聞及所思所行。

本書的內容寫了些什麼?請讀者自行探索。雖然有人說,日記的真實性很少,遊記的可靠性不多;我的遊記卻是和其他的人一起走出來的,尤其本書的證人,連我在內,多達二百九十九人;不僅沒有虛構的人物故事,而且考證了若干人物故事,例如布袋和尚、濟公活佛、白蛇傳與雷峯塔等,都是家喻戶曉的佛教故事,但在文學性的民間傳說與歷史性的真實故事之間,是有差距的。正好,我這趟所走中國佛教聖跡巡禮的路線,就是極富文學創作的江南地區,也是近千年來中國佛教出現人才最多的地區。所以不必假造杜撰,真實的風土人物和歷史文化已經寫不勝寫了。

本書記載了一千多年來中國佛教的根源,現代臺灣佛教的法脈,尤其是我個人及法鼓山的源頭所在,包括了近代佛教四大師:印光、弘一、太虛、虛雲,加上印順,應該合稱為五大師的事蹟,以及和他們相關的道場。至於跟我剃度師東初老人的禪教戒法相關的道場及法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