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大師也囑其為武昌佛學院的研究班,指導三論之研究,以此可見,棲霞山也是印老的法源所在。
在陳、隋以及唐太宗貞觀年間(西元六二七~六四九年),有一位智聰禪師住於該寺,受戒的僧俗弟子有三千多人,盛極一時,到了唐末武宗會昌年間(西元八四一~八四六年),殿宇全毀,唐宣宗大中五年(西元八五一年)重建,改稱妙因寺。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西元九八〇年)改號普雲寺,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一〇〇八年)改名棲霞禪寺,到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西元一三九二年),冊封為棲霞寺。
棲霞山雖為江南佛教古剎,隋唐以下該寺出的人才不多,有資料可見者,明初有素庵真節,明武宗正德十六年(西元一五二一年)有袁了凡的師父雲谷法會禪師,擔任住持,興建殿宇,廣接四眾。此後直到民國初年,有宗仰上人復興該寺,根據這次在棲霞山所得的小冊子《棲霞山簡介》,對於宗仰上人和該寺的因緣,有如下的介紹:
宗仰上人(西元一八六一~一九二一年)於西元一九一九年來棲霞寺任方丈,他不但精通佛法,詩畫金石也卓然成家。西元一九〇一年在上海,時與章太炎、蔡元培、鄒容等革命名流交往甚深,創辦《蘇報》,鼓吹反清,號召革命。第二年,宗仰被清廷通緝,流亡日本,結識孫中山,曾慷慨傾囊資助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