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也寫過幾篇佛教藝術的文章,在遊記中的《火宅清涼》一書,副題便是「中國佛教藝術之旅」。

佛教是亞洲擁有藝術古蹟最多且最偉大的宗教,甚至可以說,如果把佛教藝術的古蹟、古物除外,再察考東方文化中的古藝術品,就相當貧乏了。我在演說中提到:「凡是一個偉大而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宗教,必會給人類後代,留下偉大的文化遺產,包括哲學、文學、藝術。宗教藝術的作品,正是以具象的手法,表達宗教信仰所依據的哲學思想及文學內涵。……如果沒有博大精深的宗教哲學思想,不可能受到上層社會知識分子群的持續信仰及普遍擁戴,就不可能培養及召集高明的藝術人才……繼續不斷地創作出偉大的藝術作品。如果缺少豐富的宗教文學內涵,也不可能有創作宗教藝術品的大量題材。」

我在結論中說:「古代人的宗教藝術,是為少數人的信仰作表達,現代人的宗教藝術,當與社會大眾的生活相結合,創作雖屬於藝術家的事業修養,宗教藝術的功用則能提供全體大眾善及美的教育環境。藝術品應當有其作品的創作風格,宗教藝術又必須兼顧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承先啟後。」

這篇演講稿,已於《人生》月刊一七八及一七九期刊出。今年度,我雖忙得不亦樂乎,也撰成了五篇學術性及報告性的論文:一篇是祝壽文〈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三篇是學術會議的主題演說,那就是佛教建築、佛教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