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先生的雲門舞集假台北市中正紀念堂的國家戲劇院,為法鼓山新成立的「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義演一場他新編的現代舞作品《竹夢》。據說這也是他們為公益慈善事業團體所作的第一次義演。其實,雲門舞集本身的經濟狀況也是捉襟見肘,能夠對我們慷慨相助,真使我感動不已。那是在二〇〇〇年我問林懷民先生,有沒有可能由法鼓山和雲門舞集合作,對社會做些什麼?他不假思索的給了我一個承諾:「雲門舞集願為法鼓山提供一場義演。」而且不需要我們提供任何條件,原因是他慨歎今日台灣的社會,普遍不重視人文,而我們法鼓山特別成立了對人文社會關懷的獎助學術基金會,這正是社會需要,也是他所希望做的。
《竹夢》這場新編的舞作,是描寫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舞台上稀稀落落的一片竹林,舞者們穿梭在竹林間,用舞姿及燈光、布景、音效等表現出八種情節:晨霧、春風、夏暄、曲徑、秋興、雨霽、午夜、冬雪。林懷民說這裡邊沒有故事,而我這個第一次進入戲劇院的人,卻看出那八種情景,就是代表著一年四季萬物生息的故事。以我這個不懂舞蹈藝術的人看來,台上舞者們所表現的肢體語言,已經出神入化,所以我說,舞台上見到的都不是人,而是春夏秋冬的精神。
同時我也在終場時,除了被請上台去說了幾句感謝的話之外,也說出了我的體會:「春夏秋冬在竹林裡是一場夢,舞蹈表演終了,就是夢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