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非常奇怪的,我就是沒有勇氣說「不」,因為這是一項弘法的工作,對我來講,不僅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光榮。
不過答應之後,他們派了一個錄影小組,到我們基金會辦公室要我當場捉筆揮毫。最初我以為是寫小楷,最多是中楷或大楷,想不到臨時給我一支特大號的毛筆,希望我寫斗書,一整張宣紙,只橫寫了五個字「佛陀的本懷」。說也奇怪,運筆之時,如有神助,五個字一揮而就,當我寫完一張再寫一張,連寫了四張,而攝影師的鏡頭,總是慢了半拍,他們希望我能夠以分解的動作,慢慢的寫,結果一共寫了八張,幾乎每張都可以用,而他們最後所選擇的,卻是一幅略為變體的書法;我認為不好,但他們說很好,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藝術吧!或許要以不同的用心和角度來看,可以說它美,也可以說它是不美了。
過了幾天,何創時基金會為了舉辦第二次歷代高僧書法展,又向我徵求一幅作品,我就做了一個順水人情,把其中一幅比較看得順眼的「佛陀的本懷」,送給該會。
到了四月十一日,我出席行政院文建會為我及黃海岱、王叔岷、葉石濤等四人,在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年度文化獎受獎人著作資料特展開幕典禮,發現我在四人之中年齡最輕、資料最多、著作量最龐大,所占展出空間也最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