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人身難得今已得。」得的是什麼身呢?是五蘊身。從凡夫來看,是有得的。因此,在這裡要把「無所得」的問題分下面三個層次來說明︰(一)世法的現象;(二)聖道的修證;(三)菩薩無所得。
- 世法的現象︰凡夫看五蘊為實有,但從佛法的觀點來講則是空的。五蘊中的色蘊──十二處是空,五蘊的身心世界──十八界是空。由於色法的肉體和心法的精神皆是空,所以凡夫所得到的五蘊身等於沒有得到,故說「無所得」。十二處中的六根是身空,六塵是境空,如果我們認為六塵是空,那六根就沒有作用;反之,知道六根是空,則六塵就不會影響我們。
若真的體驗到不受六根、六塵所動,就不會因六塵而使六根引生貪瞋癡的煩惱,這叫作「六根清淨」。這種情形,就是當六根對六塵時,好像鏡子照著面前的事物,影像在鏡子裡清清楚楚,但鏡子本身一無所動,不受影響,這就是「心空」。此時的六識已不稱六識,因為它不再以情欲反應外境,而轉為以智慧來處理外境,六識變成了智慧。
-
聖道的修證︰此即指四聖諦。集、苦是流轉生死,道、滅是生死的還滅;集、苦是緣生,道、滅是緣滅。執著緣生緣起的現象,不離生死,是凡夫的境界;而執著要遠離這個現象,不再生死,一心求緣滅,就是小乘的涅槃境界。
-
菩薩無所得︰大乘菩薩則認為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所謂緣生緣滅,對他而言,了無罣礙,所以連聖道也無,亦無智慧可用,既然無智慧可用,當然「無所得」。
智慧可分三種︰1.世間智;2.出世間智;3.世出世間智。如果認為這三種智慧實有,那就有「能得」「所得」。何謂「所得」?以世間智而言,得的是知識聰明;以出世間智而言,得的是四雙八輩;以世出世間智而言,得的是三賢十聖。
現在請問諸位,什麼人得世間智?是凡夫,其實有知識聰明也不錯。
什麼人得出世間智?是小乘聖者,所得的四雙八輩︰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就是把小乘的四果分成八個階段。
至於什麼人得世出世間智呢?是大乘菩薩,所得的三賢十聖,三賢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聖則是指初地至十地的聖位菩薩。
從凡夫的立場看,上述這些修行階段是有的,佛經上也清清楚楚告訴我們是有這些的,但是從大乘菩薩的立場則說沒有。凡夫有得,小乘有得,而菩薩無得,所以要說「無所得」。
菩提薩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