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榮、健康、聰明,乃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雖然會使人感到滿足,但是到了變化的時候,苦就跟著到來,不能不說「諸受皆苦」了。
「我」是獨立自存的意思。依佛法講,一切存在的事物,都不過是因緣和合的暫時現象,絕沒有任何東西是可以獨立自存的。
「淨」,在凡夫的立場看,也是因層次而有不同,由於心理情況的差異,對相同的境界會產生淨或不淨的認識與感受。而人間的清淨,從天上來看,就變成了垢穢而非清淨。
所以凡夫認識的「常、樂、我、淨」都是顛倒見,有顛倒的思想就會產生顛倒的行為。到了小乘,則講「無常、苦、無我、不淨」,他們從常見無常,從樂見苦,知苦而知修道,修道至徹悟無我而得解脫。凡夫因為有「我」,「我」是無常的、痛苦的、不淨的,徹悟了「無我」固然是好,但此等聖人很可能因此而厭離人間,執「無常、苦、無我、不淨」,而汲汲要入涅槃。這種去了「我執」而未去「法執」還是不究竟,應該更上一層樓,修菩薩的境界,就是「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這也就是佛法所謂的「中道思想」。「中道」就是既不執常,也不執無常;既不執我,也不執無我。
「夢想」是因為執著身和心的對立,自和他的對立,物和我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