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新釋 132

譬如在座的菩薩們雖然尚未親自悟到般若智慧,但你們已經在做布施了,你們正在布施時間來聽聞佛法,我很感謝你們的大布施;但是諸位不要以為自己布施之後,就以為有誰欠了你們什麼了,便是無我的般若。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凡夫學佛,有緣聽聞佛法之後,即應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依次第著手。這五項波羅蜜多雖說有次第順序,卻也可以同時並行;如此依法修學,最後必定能夠明心見性、開悟成佛,那便是無我無相的智慧現前,便是般若波羅蜜多。

佛陀經過三祇百劫修行菩薩道,難捨能捨、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行持六種波羅蜜多,因而成佛。而在成佛之後,雖然智慧已圓滿了,慈悲也圓滿了,還要住世四十九年,做大布施,利益眾生。可見布施乃六波羅蜜多之基礎,而般若則集六波羅蜜多之大成。

心的意思


現在說明《心經》的「心」是什麼意思?心可以分六個層次或六個名詞來介紹︰

前面的五種心,實際上涵蓋了《心經》所講的五蘊皆空的「五蘊」。心臟的心和物體中心的心屬於色法,是物質現象,又叫色蘊。而緣慮心、分別心、集起心,屬於心法,也就是心理和精神的現象,含有受、想、行、識的四蘊。第六種心是觀自在菩薩有了深般若之後,見到五蘊皆是空的,那是清淨心,是智慧心。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觀五蘊皆空,而得清淨的智慧心。當清淨的智慧心現前時,我們便能夠離開一切苦難了。

《心經》的心


《心經》是代表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心要。卷數實在太多,一般人不易讀,如無法讀《大般若經》,至少可以讀僅有二百六十字的《心經》,讀了《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