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記 20

你是不是會回答:「有善根、有福德的人,才能聽到《金剛經》,因為你愚蠢才會這樣罵我。」這也是「心有所住」。

不過,想要達到「心無所住」的境界,的確很不容易。以下舉經文中的三段,來進一步說明。

1.「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前一句是須菩提尊者所問的,意思是:我們的心都有煩惱、執著,請問世尊,究竟有什麼辦法能夠降伏這個有住的心,使它不會隨時受環境影響而起煩惱呢?

後面那句是釋迦牟尼佛回答他:菩薩在行布施、做好事的時候,不能起執著,如此便能降伏煩惱心,就可以達到「心無所住」的目的。

煩惱和執著,都是我們和外在的人或眾生、環境接觸以後才產生的,想要不起煩惱,就不能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當成真實不變的;但若僅止於此,認為反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是假的、不實在的、無常的,就不和外界環境有任何接觸,這會變得很消極,這樣也不對,這不是真正的菩薩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