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智慧也好、福報也好,也都要先「有」,在有了福報、有了智慧之後,再把福報與智慧的觀念放下,也把自以為擁有福報、擁有智慧的佔有感放下來,那才是真正修學佛法的目標,那便是空。

而經文中記載維摩詰居士:

「遊諸四衢,饒益眾生。……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斷其貪著。……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興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方便品第二〉

維摩詰居士「遊諸四衢,饒益眾生」,所謂四衢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是車水馬龍的繁華市區,來來往往的人非常的多,就像現在東京的銀座和新宿、紐約的時報廣場、臺北市的西門町。菩薩要到人口聚散的公共場合去幫助眾生、利益眾生。這是描述維摩詰居士行菩薩道利益眾生,使眾生有福、有慧,離苦得樂。他是怎樣利益眾生的呢?他有無量方便化無數身分,例如:

時維摩詰來謂我(目犍連)言:「……,夫說法者,無說無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