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叫不調伏,要使自己的心能夠善念不起、惡念不生,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調伏的過程是從有善有惡、知善知惡、行善去惡,慢慢地調,首先要駕御自己的心,只有善念沒有惡念,然後再做到不思善、不思惡,善念不起惡念不生。隨其調伏的功能,就能照著自己對佛法的體驗和認識而向他人宣說。

我小時候住在非常偏僻的鄉下,從未見過也未吃過香蕉,有一次我哥哥從上海帶來一串香蕉,已經爛熟得皮都差不多黑了大半,不夠全家一人分一條,因為我最小,所以分到一條,嚐了一口覺得真是從未享受過的人間美味,心想學校裡的同學們肯定沒吃過,就再也捨不得吃,拿到學校每個同學舔一口,讓同班的每個人都嚐到了香蕉的味道。後來我知道佛法對自己有用,佛法這麼好,我以同樣的心態,認為別人也會需要,便不斷地將佛法傳播給需要它的人,直到今天。這就是調伏自己,便要如說修行。

「隨如說行則能迴向」,當在如說修行之後,還要能夠不居功德,那就應當迴向。迴向是自己所做的功德,要分享給他人,這點很少人能夠打內心起做得到,雖然有人做了卻不是那般懇切的。譬如自己帶頭做了某件事之後,總不忘告訴別人這是我做的、我促成的、我建議的、我……。很多很有名的人物,也都無可避免,總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所做的種種好事。但這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