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修持佛法以後,以佛法的救濟,利益其他的眾生。
但是聽佛法知佛理的人,未必即能得度。譬如高壓電線上的白瓷絕緣體,最靠近高壓電,但是不導電。不得度者即是無緣人,如絕緣體與電不相通。有人常說:「我和你有緣」,這種緣是見面之緣,認識了,但不發生強烈的感應;又像白布浸染料,一染即著,是有緣,如果染上又褪色了,是緣不深。
佛度的是有緣人,瞭解佛法且實際修持,是發自內心需要佛法,追求佛法如飢如渴、如久旱望雲霓、如黑暗盼光明、如幼兒憶母親一般,有強烈的信心去追求,像海綿遇水一般,才是真正有緣,反之,則無緣。
要度的,既是有緣人,有緣人中,最難度的,莫過於自己的親眷、師長。不易度時,也不要輕言放棄,須從人最渴望的關懷、愛護、同情、尊重等著手。《維摩經.佛道品》中有句話說:「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要想使對方成為佛教徒,修行佛法而開悟解脫,得先由滿足其欲望開始,從愛語出發,用鼓勵、慰勉或讚歎的話,使他高興、舒服;在精神上,給予愛,在物質上,給予方便,漸漸地,他便會對你有安全感而信賴你。
對於剛開始學佛的人,多從物質的嘉惠開始,在佛經裡就有許多這類的故事。釋迦牟尼佛成佛前,修行菩薩道時,多生累劫的事蹟,集合成的《本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