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一般人要常保稱心如意並不容易。因此,對於不願信佛學法的親人朋友,即使付出一生的時間和耐心給予照顧、關心,也是修福。漸漸地,到他雖未完全接納,但也不再排斥的時候,便已種了度化他的因了。

有弟子問我:「師父,福報和人的心量有沒有關係?」

我回答他:「有大關係,福報是從心量開始,心量大,福報大。所謂心量大,就是自己擁有的東西,拿得出來,捨得分給他人。」

我又講了一個譬喻,如牛踩泥地,足跡凹陷處,滯雨水有限,如果挖一臉盆大的洞,蓄的雨水較多,再挖成池塘,存水更多;挖得越大,乃至成湖,湖通江,江出海,四海皆通,水則不虞用盡。這個例子說明幫助人越多,付出越多時,會覺得永遠不夠,自己的能力需要更強,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多,所以更需要修持佛法以度有緣的人。

修行佛法,如果是個人自修,只要就一個法門努力修持即可,便是一門深入。可是,要度眾生,就不是這樣,不同的眾生,得用不同的方法以適應他們。因此,越多的眾生,需要的佛法便越多。

自修的人,如果自覺滿足,很少有再求上進的心。唯有和其他人接觸,面對各種不同程度、不同身分的人時,便會發覺自己修行的工夫不夠、深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