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念佛若只迴向妻賢子孝、富貴長壽、健康幸福,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依舊是在修行人天的階段,尚未產生出離心,基本上就是煩惱執著。
(二)修小乘出離法的煩惱
不論大乘、小乘,都講出離心。沒有出離心,對生死的感受不殷切,不易修行成功。很多大修行人發心修行,多從認知生與死開始。
對生死感受最深刻的,莫過於親眷的生離死別,因為親人間的恩、愛、情、義,都和自己的生命休戚相關,所以更能從親人的死亡痛苦中,體會生命的無常,警覺死亡必會來臨。在還活著的時候,能將死亡與自己並行觀察,日常的言行必會和善,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且在光陰有限的事實下,會精進努力修行,上求解脫之道。
有人認為世間有很多很新鮮的事,尚未經驗過,要嘗試過了,才甘願修行。試問,要嘗試什麼呢?殺、盜、淫、妄、酒?還是財、色、名、食、睡?這些都是五欲,五欲是苦海,表面上令人感受快樂、舒適,其實越沈緬於享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