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擁有了諸佛如來的功德寶藏。
此中的「諸有」,即是指的三界六道有情眾生流轉居住的範圍,可有三種分類法:
-
三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
-
九有:又名「九有情居」或「九眾生居」,即是三界九地的略稱。指的是欲界的人,色界的梵眾天、極光淨天、遍淨天、無想天,無色界的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
二十五有:三界眾生的另一種分類法:1.欲界的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共為四趣,須彌山腰的南、北、東、西,共四洲;自須彌山腰往上數起的四王天、三十三天、閻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2.色界的初禪天、大梵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無想天、阿那含天。3.無色界的四空處天。
合計為二十五等有情眾生的生死流轉範圍,稱為二十五有,其中未列人類。
「解脫」,分為慧解脫及定慧俱解脫兩種。善根深厚者,一聞佛法即得解脫;釋尊時代的許多「善來比丘」,初聞佛法,便立證阿羅漢果,便是慧解脫的例子。經過禪定的修習,加上佛法的開示,而得證果解脫者,便是定慧俱解脫。
「方便」是權巧設施。佛法有二種層次:1.可思可議的權巧方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