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障礙都可能是因為瞋恚心而產生的。
那麼,瞋心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有時候是因為想要的求不得,不要的又丟不掉,所以生氣;有時候是心中有對立、矛盾、放不下的人、事、物,那是非常痛苦的。若能用慈悲心來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瞋心自然減少;我們念觀世音菩薩,就是要學習他的大慈大悲,讓瞋恚心減少,乃至熄滅。
至於愚癡心的意思就是不明事理、不解善惡、不信因果。
愚癡有兩種:一種是愚笨,一種是愚蠢。愚笨是頭腦不清楚、反應慢,對事情的理解度不夠;愚蠢是頭腦清楚、反應快,但就是不講理,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講歪理。
世上有許多很聰明、很有學問的人,但是仍然很愚癡,因為有時候會出現糊塗念頭,做糊塗事情,明明知道不該想的卻要去想,不該做的偏去做了。
當然,我們也常常聽到修行的人說:「我真慚愧,我真愚癡。」事實上能夠自知愚癡算是不錯的了,如果自己愚癡還不知道,那才是真正的愚癡。
兩年前我在美國訪問一對美國夫婦的家,先生患有糖尿病,但是很喜歡吃香蕉,太太於是管制他,但他還是會趁著太太不在的時候偷吃香蕉。他很無奈的告訴我:「我實在沒有辦法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