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講記 64

名音響忍,三地已還;捨詮趣實,名柔順忍,四、五、六地;證實離相,名無生忍,七地已上。」意思是說:已得無我的慧心,便安住於真實法,名為忍,共分深淺三種:1.三地以前的菩薩,尋法音而悟者,名音響忍;2.四、五、六地的菩薩,已能捨去義解詮釋而直悟實相者,名柔順忍;3.七地以上的菩薩,已證實相離相,名無生法忍。無生法忍的程度,有說是初地以上,此說是七地以上。

也有人依《仁王般若經》的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的五忍,來配本經的一、二、三忍,這卻未必正確。因此,唐朝的璟興所撰《無量壽經連義述文贊》卷三,依《瑜伽師地論》卷四九的下中上三忍之說,而對不同的看法有所指正:1.對於慧遠所說,不以為然,因為初地以上,皆已證入實相,應該不再有尋聲趣實之異。2.對於配合《仁王般若經》五忍說的地前三賢及十地,而釋三忍,因為伏忍是地前三賢位,尚未入初、二、三地,本經音響忍是三地已還,故也未妥當。

以璟興的看法,本經所說三忍,都是初地以上菩薩,故云:「今即尋樹音聲,從風而有,有而非實故,得音響忍;柔者無乖角義,順者不違空義,悟境無性,不違於有而順空故,云柔順忍;觀於諸法,絕四句故,云無生忍。」依本經卷下的經文所說,則云:「其鈍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