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夠生起信心及歡喜心,乃至只要一念之間,至心迴向,發願往生彼佛國土,此人即得往生彼國。這樣即可往生彼佛國土,的確非常容易,所以《十住毘婆沙論‧易行品》稱往生彌陀淨土的法門為易行道。

「一念」可有二意:1.散亂心的一念。2.專注心的一念。若依「至心迴向」而言,是指專注心的一念。「迴向」者,迴是迴轉,向是趣向,約有二義:1.往相迴向:以自己的功德,迴施一切眾生,共生安樂國土。3.還相迴向:往生彼土已,成就一切功德,還來迴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眾生,同生安樂國土。但在《大乘義章》卷九云:「言迴向者,迴己善法,有所趣向。」此處經文的至心迴向,即是將一切善法功德,迴向自己願生安樂國土之意。

往生彼國之後,即能住於不退轉位,《阿彌陀經》也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轉)。」不退轉有兩類四種:

阿彌陀佛淨土三部經所稱之不退轉,宜採第一類的四種。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此在本經第十八願中,已經提出一次。是說除了犯了五逆罪的人,以及誹謗正法的人之外,一切眾生皆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五逆」罪是指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在僧團之中製造是非,破壞僧團,分裂僧團,把本來和合的僧團破壞、離間、分裂了)。這五項罪過相當的大,合稱五逆罪。現代人處於佛世之後,無法出佛身血;這個世間誰是阿羅漢,大家並不知道,故也很難發生阿羅漢被殺的事;破和合僧,是指以羯磨法破和合僧,今世也很難有人犯此,倒是殺父、殺母,尚有可能犯。如果犯了這些罪,就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點,在《觀無量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