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為信仰功德而建立的。今人建寺必造像,也等於本經鼓勵的「起立塔像」功德,是往生佛國的資糧。
「飯食沙門」就是齋僧的意思,在印度對於宗教師的恭敬供養是天經地義的事,並能從宗教師獲得祈福及教誨。佛法門中,乃以三寶為中心,又以僧眾為弘法利生、護持三寶的代表;為了佛法住世,便需有三寶住世;欲有三寶住世,就必須供僧,世尊是佛而現僧相,住於僧中,是故若僅供佛,便不含僧,若供養僧,佛在其中。僧眾的需求極少,最不能少的便是飲食。僧眾修學佛法,弘揚佛法,廣度眾生,而眾生供僧,便親近三寶,獲得佛法的利益,也能讓他人接受佛法的利益,所以供僧的功德,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是大功德。
「懸繒」及「然燈」就是莊嚴道場,令眾生生起敬仰歡喜之心,而燃燈又象徵光明的智慧,能除黑暗的煩惱。
「散華燒香」,在南方國家,以及尼泊爾和印度,到現在還有人把鮮花的花瓣,一小瓣、一小瓣的摘下來,然後裝在盤子中,賣給朝拜佛塔的信徒去塔前散花供養,表示對佛的恭敬。在佛聖典中記載,若聽說佛陀要來了,便在佛陀要經過的沿途撒上花,就好像我們現在迎接貴賓的時候,鋪上了紅地毯一樣。在佛教大型的莊嚴儀式中,大和尚的前面會有一位侍者捧著香爐及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