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無我的智慧現前。從煩惱凡夫的角度談論涅槃,理解涅槃,它是無垢淨無生滅的,若有垢淨生滅之分,便不是涅槃,所以涅槃是「真滅」。若從悟後的智者來談論涅槃,是離開垢淨、生滅、增減等一切兩邊的執著,亦即超越於世人所認知的範圍來看世間現象,所以涅槃不是真的消滅。
「諸法從本來」的「法」字,有二義:1.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道理和修行的方法;2.一切物質現象及精神現象。一切符號、一切表現,合起來叫作「諸法」。「從本」的「本」字,是指由無幻有、由幻歸無的空性,即是一切法的自性,原來就是不動不變的,空的本身沒有生滅、增減、垢淨等一切兩邊的問題。生死與涅槃,煩惱與菩提,清淨與不清淨等,都是人為的分別認知。
例如人的善惡標準,是從動作行為對自我中心的立場所表現出來;善與不善是出於每一個自我對行為結果的判斷,與客觀的行為本身無關。例如老虎吃人,對人而言是可惡的行為,對虎而言只是求生的本能,無所謂善惡。又比如用刀,善抑不善?醫生用手術刀是救人,土匪用凶刀是殺人。因此用刀的行為本身沒有善惡,加上各人自我立場的價值判斷才有善或不善的區別。
「寂滅相」即是一切現象的本來相,便是空相,不能說沒有,但毋需執著其或有或無。如果說,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沒有涅槃,圓寂後才進入涅槃,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