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念又是另一個形象的他,這就是生滅法。

「無生法」的意思是又名「無生法忍」,是專門用於已經斷除煩惱的菩薩或阿羅漢。斷盡了自私自利的心理行為,便是斷除了執著、分別的各種煩惱,叫無生法,「忍」是確認、肯定、明瞭、無疑、可靠、實際如此,即是智慧的功能。有煩惱的心理現象叫生法,脫離煩惱困擾的心理功能,叫「無生法」。一旦悟得無生法忍的人,一樣也有心理現象,且對世間事物,反應得更透徹、更明朗、更客觀,甚至超越於主觀及客觀。故已沒有自我立場的好壞、是非、得失等分別心,事情該怎麼處理就恰如其分地處理掉,心中不留痕跡,但不是不留記憶,而是不留情感上的執著心。

「有為」講的也是人心現象,是指有企圖、有期待、有計較、有得失的心理活動。例如希望要得到什麼、丟棄什麼,得不到生瞋恨,丟不掉起怨恨,得到了尚不滿足,盼望計畫獲得更多。通常說:人當有所為,有所不為,似乎有所為是有為,有所不為是無為,其實這兩者都是有為法,因為都是心有所期、心有所寄的。

「無為」是指離開了有為的心理狀態,也就是超越了我人、是非、利害、得失的自我立場的價值觀。與人相處時,只有慈悲的行為;面對事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