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竊盜、邪淫、妄語等等不善的行為,都是先由心中產生不滿足、貪求、嫉妒、憤恨,才會去做的;如果有了戒,就可以降心。所謂降心是降貪心、降瞋心、降癡心。降心之後,不平衡的心理現象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安定。

把心安定之後要守住它,不讓它受環境的刺激誘惑而起波動,漸漸就能入定。正定與邪定相反。正定是從正念而來,對於物質環境的引誘,當以少欲知足的心態,運用止觀的方法修行。「止」是心念止於一境,「觀」是觀照心念的動靜狀態,在同一個焦點上不斷地反覆地止與觀,便能定心安心。換言之,妄念不起叫作「止」,念念分明叫作「觀」。心無邪思即是正念,以正念修止觀,便得正定。

由正定能產生正智,正智和邪智不同。邪智是用心思、走歧途、經偏門,取不義之利,爭虛浮之名;正智是洞燭先機,明因果曲直,能夠安定人心,不受誘惑,並能恰到好處地面對、處理、化解各種人我的問題,其立場絕非自私自利、損人利己。

這四句話可說是佛法的基本原則。「戒」能保護自己身心健康。「定」能使人心平氣和、情緒穩定,乃人生一大享受。「慧」能使人經常保持清明的觀察力和明快的決斷力,以客觀態度處理問題。三無漏學在在使人活得更幸福,即使未信仰佛教的人也可以運用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