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良為賊


洞山良价禪師晉謁南泉普願禪師,值馬祖道一忌日,設齋祭祀。南泉問眾僧:「來日為馬師設齋,不知馬師還來不來?」眾皆無對。洞山說:「待有人作伴即來。」南泉聞已讚曰:「此子雖後生,甚堪雕琢。」洞山卻不領情地說:「和尚莫壓良為賊。」

這個公案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看。

第一,禪宗保留了中國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逢傳法老師的忌日要設齋祭祀。但是除了遵從中國祭祖的習俗,也要兼顧禪宗無執著、無相、無我的見地和原則。因此南泉藉著祭祀馬祖道一的機會,提了一個問題給大家:「明天祭祀的時候,你們看馬祖還來不來?」馬祖既已悟道,豈需後人祭他?但僧眾卡在一個想法上:「既然祭他,怎麼又懷疑他來不來?」因此無言以對。

未知的事一旦成為風俗習慣,即使自己不需要、對象不需要,仍須投合大家的需要,讓大家得到安慰、啟示,所以還是要支持。比如社會學家對宗教徒拜拜、祭祀、祈禱等行為予以肯定,但他們本身卻覺得未必需要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