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缺乏慈悲心,不教別人開悟,而是在他的體驗中,世界上並沒有人需要開悟這樁事。
但在客觀上,未開悟的人就是未開悟,不容置喙。夾山對弟子說明不用開悟的原因:「明明沒有開悟的法,你卻當成有,東奔西走追求開悟,像這樣的話,即使踏破鐵鞋也無覓處,你則因此失去智慧,成了迷人。如果你心中無事,把追求開悟的念頭放下,不執著真也不以為假,這就是悟境。」
我在指導修行時,特別重視過程而不重視追求開悟。過程可使自己的心平靜、明淨,不會被太多的追求心和企圖心障蔽。如果經常保持心的平靜、維持心的平穩,心就能明淨。開悟是一種內心的體驗而不是一樣東西。我常告訴弟子:「只要煩惱越來越少,你的心境就越來越明。」這就是一種過程的體驗。追求開悟的人非常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希望早一點開悟,這種追求開悟的心就是執著。還有一些自以為已經開悟的人,其實是被悟的觀念所迷,沈醉在悟境的執著中,非常可憐。也有某些人把類似精神病的症狀當成開悟,其實那是魔境而非悟境,因為他的煩惱還在。
平常生活中盡量不要起嫉妒心、怨恨心、貪求心、吝嗇心、憤怒心、得意心,一旦有這類情緒出現,趕快念佛、觀呼吸、觀念頭的起伏。如果心能立刻靜下來,並且隨時隨地不起煩惱,就是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