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姓也,此翻為能,提婆天也,因達羅帝也,正云能天帝。」依據《雜阿含經》卷四十第一一〇六經所介紹的三十三天天主天帝釋,共有八個異名:釋提桓因、富蘭陀羅、摩伽婆、娑婆婆、憍尸迦、舍脂鉢低、千眼、因提利。都是由於各種因緣而得不同的異名,例如在經律中常以憍尸迦稱呼帝釋天,那是因為他本為人時,屬於憍尸迦族姓。通常多稱帝釋或釋提桓因。

「梵王」即是大梵天王,是色界初禪天天主,又稱大梵王,《法華經》〈方便品〉及〈隨喜品〉均稱梵王。大梵王宮的狀況,則如《俱舍論》卷八云:「於梵輔天處,有高臺閣名大梵天,一主所居,非有別地,如尊處座,四眾圍繞。」《法華經‧序品》則有云:「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棄大梵、光明大梵等」,是說,此娑婆世界的造物主梵天王,名為尸棄大梵,另名光明大梵。其實,梵天Brahma-devā是指色界初禪天,由於此天已離欲界淫欲,寂靜清淨,故名為梵。

在此初禪天中又分三天:1.梵眾天,是民。2.梵輔天,是臣。3.大梵天,是君主。通常所稱的梵天,往往僅指大梵天王,名為尸棄śikhin,因其篤信佛法,每遇有佛出世,必來最初請轉法輪;又常侍佛右側,手持白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