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譯
藏教的相似即菩提者,已由外凡的三賢資糧位,進入內凡的加行四善根位了。那就是:一煖位,二頂位,三忍位,四世第一位。得色界的有漏善根,能入見道位了。
註釋
聖嚴識:在觀行即菩提的行位中,已修五停心,破諸障礙,已修四念處,觀於苦諦,到了相似即的行位中,再以四念處觀,加修四正勤,緣四諦境,以伏煩惱,能發相似解,心遊理內而身居有漏。由於依稀彷彿見真諦之理,故名為相似即菩提。
1.「煖、頂、忍、世第一」:旭師的《釋義》第十六條,對此四善根位的說明是,由於修行四念處,加上四正勤,便能斷已生及未生之二惡,便能修未生及已生之二善。此有四個行位:(1)勤觀四諦,能發相似理解,猶如鑽木生火,先得煖相,故名為「煖」。(2)由修欲、勤、心、觀的四如意足,發生禪定,觀力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