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恐怖者悉當安之,諸未般泥洹者悉皆當令般泥洹。」類似的內容,也早就出現於《長阿含經》卷八的《散陀那經》:「瞿曇沙門,能說菩提,自能調伏能調伏人,自得止息能止息人,自度彼岸能使人度,自得解脫能解脫人,自得滅度能滅度人。」共有五句,乃是釋尊成佛之後的如來所行,不是初發菩提心時的弘願。
緣四諦境,發四弘誓的完整句形,應該出於《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所說:「厚集一切善根,所謂四弘誓,未度苦諦令度苦諦,未解集諦令解集諦,未安道諦令安道諦,未得涅槃令得涅槃。」
2.「三祇」、「百劫」:三祇修福慧,百劫相好因,是眾生從初發心成為菩薩而至成佛的時間過程,主修的法門,便是奉事諸佛,實踐六度。三祇,具名三大阿僧祇劫,意為三無數大劫,此在《優婆塞戒經》卷一〈修三十二相業品〉有云:「(佛言)我於往昔寶頂佛所,滿足第一阿僧祇劫;然燈佛所,滿足第二阿僧祇劫;迦葉佛所,滿足第三阿僧祇劫。善男子(善生長者子)!我於往昔釋迦牟尼佛所,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是心已,供養無量恆沙諸佛,種諸善根,修道、持戒、精進、多聞。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是三十二相業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