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惟求解脫涅槃。

3.遵循止觀法門的修行,止是指的五停心觀,觀是指的四念處觀。

4.遍破一切愛見煩惱,是以觀諸行無常及諸法無我之空慧,遍破諸煩惱見。

5.識知由於修道滅苦而生死還滅,並用六度修行福慧,是為識通;識知由於造生死業而集受苦的因,流轉六道,是為識塞。

6.調適三十七品的道法,請見附圖六(第三八〇頁),得入空、無相、無作的三解脫門。

7.若係根鈍,不易入道者,應令修習對治事禪等。

8.正行與助行調和修行時,或有薄少的實益,則必須識知修證的道品位次,以免以凡濫聖。

9.對於修行過程中所遇的內外一切障緣,必須安然忍耐。

10.不愛著於既得的若干相似法益而不思進入法性。

以上是藏教十法成乘的要義,如果是利根之人,但修其中第一法,或二三四五六等法,皆可入道;如果是鈍根之人,就得具修十法,方能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