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子(舍利弗)之所三請(佛陀說《法華經》),法譬之所三說(《法華經》為上中下三種根機的聲聞人,分別以法說、譬說、因緣說),正在玆乎。」
又依靜修撰的《教觀綱宗科釋》所說:「四教十乘,出自一家,如妙玄、維摩玄、八教大意,均悉有之,今是八教大意中,十乘觀法也。」妙玄是《法華玄義》,維摩玄是《維摩經玄疏》,此二書均係天台智顗所撰述;《八教大意》則為智顗的弟子灌頂章安所撰。《科釋》指出,旭師此處所用的十法成乘,是採自《八教大意》的說法。
2.「對治事禪」:《科釋》對此的解釋是:「若根過鈍,應當修諸對治事禪。若貪欲起,教修不淨、背捨等;緣中不自在,當修勝處;緣中不廣普,當教一切處;若小福德,當教無量心;若欲出色,當教四空。」此中的不淨是不淨觀,背捨又名八解脫,均屬對治多貪欲之觀行,八背捨加八勝處及十一切處,俱為遠離三界貪愛之觀法;四無量心,亦名四梵行,屬於十二門禪中的四禪,修此能引無量福,得生色界之梵天;修四空處定,則能出離色界四禪天。漸次進修的觀法,名為對治事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