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即使是最早完成的四種《阿含經》,也不是同一時代的產物,大乘經典的陸續出現,即使是初期的《法華經》等,已是佛滅之後數百年間的事。不過今人已有共識,大乘經典縱然不是出現於如來住世時代,的確仍是出於如來化世的本懷,所以不僅是佛法,尤其更能彰顯如來的悲智廣大。故以今日的觀點,來看古人的時教判釋,雖宜感念他們的貢獻,體認他們的苦心,尊敬他們的博通群經,欣賞他們組織和分析的周密細膩,但已不是要我們跟著來作同一模式的思考了。
語譯
首先說明通五時論:
1.就有一類大根機的眾生,即於此娑婆國土,能親見華藏世界盧舍那佛的實報淨土,永劫常住不滅(〈此見於《法華玄義》卷十下所引《像法決疑經》的內容〉)。因此可知,《華嚴經》的內容,也通於華嚴時段之後的根機了;即以《華嚴經‧入法界品》而言,亦斷定不僅是在佛初成道三七二十一日之內說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