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舌、身五根而得;看到的是美色,聽到的是妙音,聞到的是好香,嘗到的是美味,觸受到的則是柔軟、細滑、輕鬆。生而為人的價值,就是要享受五欲,否則死後還歸地水火風的四大,不再有未來生;若不享樂,便失去做人的意義。但是要滿足五欲是永遠不可能的,正所謂欲無止盡,帶來的結果還是煩惱,而非真正的快樂。例如歷史上有些君王,過著窮極奢華的生活,不僅僅享受物質欲、權力欲,也享受了名望欲,可是享受愈多,接踵而至的衝突、麻煩也愈多,下場也就愈悲慘。這是凡夫,而非聖人的行為。苦行為了希望從煩惱得解脫,認為一定先要讓自己受苦,受的苦愈多,煩惱就愈輕,以為苦受夠之後就可得解脫。佛經裡記載,在釋迦牟尼佛時代有些苦行外道,為了求生天而修苦行。或以草為衣,或以樹皮、樹葉為服;或只吃草木、花果、牛糞、油滓;或一日、二日、三日一食;或以塵土荊棘加身;或者投淵、赴火、常翹一腳、五熱炙身;或常臥於灰土、荊棘、惡草、牛糞之上;受持牛戒、狗戒、雞戒、鴩戒;經常以灰塗身,或將自己的身體埋於地下,唯露一頭面在外;或者每天有若干時間浸在水中;或者每天花幾小時將自己的兩隻腳倒吊在樹上,希望以此等修行而得生天。過去在中國大陸曾看到有人在夏天穿了很厚的棉襖,到冬天則每天赤腳在冰雪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