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對醫生夫婦來看我,這位醫生太太總是在我面前讚歎她先生、體諒她先生,而她的先生也非常疼愛她、照顧她。他們彼此諒解、相互讚歎,真是一對知音、知心、知己的伴侶,他們互相進入彼此的內心世界。
一般人所謂的愛,是佔有、是征服,希望對方諒解自己,要求對方屬於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的人都是這樣子的。不想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而是強迫別人來接受自己的想法,這不是智慧、不是慈悲。
不同的立場或身分,會有不同的體驗表現,能夠使自己不產生矛盾、衝突、不愉快,這叫作智慧。
當人人在恭維你時,你是否驕傲自滿、覺得很了不起?倒楣的時候,大家都離開你、不睬你,把你當瘟神來看,你是否覺得很寂寞、很窩囊,並且懷恨這些人?大丈夫能屈能伸,得意時不會發狂,倒楣時更無需自卑。有智慧的人,不論在任何時間、任何立場、任何情況下,心裡都是坦蕩蕩的,都是自在的,無牽、無掛、無礙的。
有智慧就一定有慈悲。譬如說,做父母的如果能進入自己孩子的內心世界,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懂得孝順、感恩;否則,只是要他來體諒你、接受你,或強迫他進入你的內心世界,兩代間的代溝將會越來越寬、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