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的方向 204


所謂品德,是從內心培養的,品格則是由我們的行為表現出來的,品性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的行為表現。所以,品德、品格、品性這三種缺一不可,而且是連貫相通。所以我們吃飯的行為,也算是修行的行為,也是作為表率的行為。諸位都是菩薩行者,因此,吃飯、喝水都不是要我們緊張,而是要我們在輕鬆法喜之中完成,中規中矩,非常的和諧、平衡,不會擾亂他人,甚至於還能夠影響他人跟你學習,這就是法鼓山的菩薩行者的形象。

此外,也要培育自己具有福行、定行、智慧行。所謂福行,就是為大眾服務,以身心侍奉三寶,服務大眾。侍奉三寶就是侍奉三寶道場,因為許多的人在道場裡修行,是代表著三寶的,所以,我們做任何功德,都有無量的福報。

所謂定行,是說身體在那裡,心就守在那裡,不要分開。你的身、心和工作的地方及工作的項目是一致的,這也叫盡心盡力、全心投注,這確實是修行定的一種方式和方法。

第三種是智慧,由於捨自己而為他人,這自我就越來越淡。一般來講,有煩惱而沒有智慧的原因,是因為自私心太強,常常認為自己了不得,自己捨不得,所以有煩惱而沒有智慧。例如在禪七裡,所有一切的工作都非常地簡單、非常地單純,可是如果是一位嬌生慣養或自視很高的人,就覺得不屑來做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