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的方向 207


如果這個觀念不能建立,學佛成佛的事情就無法推動。所以諸位一定要建立信心,認定自己是初發心的萬行菩薩,要學著有什麼工作需要人手,你就去做什麼的義工,做一個初發心菩薩的最佳榜樣。

法鼓山為什麼需要這麼多萬行菩薩?我們環顧四周,可發現許多人類的醜惡面,所以我們要學菩薩精神,行菩薩道。善用佛法的精神,幫助他人,希望帶動風氣,使得人人都能成為以佛法的精神來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者。(上文刊於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五日《法鼓雜誌》三七期)

菩薩行者,便是修行六度法門及四攝法門的發心菩薩,六度的內容,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正知見)的六個項目;四攝的內容,是指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個項目。以此二門盡攝一切善行的一切功德,故在《仁王般若經》卷上,有「六度四攝一切行」的連用語。在中國大乘各宗,便有使用六度攝萬行的語句,例如《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就有這樣的句子說:「諸方說,六度萬行,以為佛法。」

菩薩行,即是眾生成佛的正因,《維摩經.佛道品》的末後第三偈說:「如是道無量,所行無有涯,智慧無邊際,度脫無數眾。」其中的第二句「所行無有涯」,便是說成佛之道,當具萬行的意思。然後《維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