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的方向 406

足足找了八年,最後在集合了一千多位菩薩,誦了二十一遍〈大悲咒〉之後得到感應,才找到現在位於臺北縣金山鄉的法鼓山。可見即使障礙很多,經由拜懺也可以消除。

今天我們所處的社會非常混亂,人心難測,環境複雜,每個人也都有各自的煩惱與障礙。因此今天我們集合近八千位菩薩一起拜這場大悲懺,目的就是希望能消除我們的業障。

修行,若是一個人修行,就只有一個人的力量,二個人一起修行,就能同時得到雙份的力量;今天我們有七千多位菩薩一起修行,就可以得到七千多份的力量。這樣殊勝的因緣可說是前所未有的。我站在臺上帶著大家一起拜懺,能夠感覺到你們每個人的力量都集中到我身上,也感覺到力量從我身上分布、分享到每位菩薩心中。

法鼓山截至目前為止,是一個不算大的共修佛法的團體,只有十六萬人的會員。但是我們能有今天的功德,都要歸功於這十六萬位菩薩,所以我們也要把今天的功德與這十六萬位菩薩共享;如果說法鼓山是一個大家庭,身為家長的我,願意把我從十三歲出家以來修行所得的一切功德都迴向給十六萬位菩薩。

此外,法鼓山的理念是「提昇人的品質」,目的要「建設人間淨土」,我們也應該把所有功德分享、迴向給所有需要佛法的人,讓他們在得到佛法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