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的方向 492

因此,《六祖壇經》說:煩惱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永明延壽禪師的《宗鏡錄》強調,一念心與佛的悲智相應,當下就是佛,所見的就是佛國淨土。

因此,我的淨土觀念,是有層次的不同,而沒有一定的方越差別。人間淨土是最基本的,然後是天國淨土,還有他方佛國淨土,最高的是自心清淨的自性淨土。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體驗佛法,那怕一個念頭與佛法的慈悲與解決煩惱的智慧相應,當下見到的,就是人間淨土。也就是說,一念心中有慈悲及智慧,就一念見到人間淨土;念念與慈悲及智慧相應,就念念見到人間淨土。然後只要有一個人的心念與佛法的慈悲及智慧相應,他就生活在人間淨土;如果人人都能夠生活在佛法的慈悲與智慧中,當下人人就生活在人間淨土。換句話說,凡夫可以見到淨土,如果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也可見淨土,參禪參到明心見性也可見到淨土;如果既不念佛,也不參禪,而修行五戒十善,或盡責任、奉獻社會,能與慈悲心與智慧心相應,也能見到人間淨土。

我有關討論到人間淨土的文章相當多,在我所有的文章與演講中,多少都會帶到一點。當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經常遊化人間,老早就在建設人間淨土;到了近代的太虛大師,主張建設人間淨土、人成即佛成;到了印順導師,主張人間佛教;法鼓山的理念是「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